李家驹
[
清][公元1871年-1938年,北京大学校长(1906年2月—1907年7月)]
李家驹(1871-1938),字柳溪,号昂若,
广州驻防汉军正黄旗人,
光绪二十年(1894)与三水
梁士诒、
新会陈昭常同榜进士。
光绪二十四年(1898)任新开办的京师大学堂提调,与
李盛铎等一起赴
日本考察学务。二十九年年任
湖北学政,三十年调东三省学政,三十二年(1906)任京师大学堂总监督。
1907年曾任出使大臣赴
日本,此年该派为考察日本-大臣,授内阁学士。1909年署理学部左侍郎。1911年兼任协同纂拟宪法大臣,资政院总裁等职。1914年任参政院参政。曾接受
袁世凯称帝时授予的封衔。
清朝灭亡前夕的资政院总裁李家驹,本是立宪运动的风云人物,如今不仅被人遗忘,还“丢失”了故乡,成为异乡孤魂。李家驹在清末趋新阵营中属于十分活跃的人物,曾任京师大学堂总监督(相当于
北京大学校长)、考查-大臣,积极参与新政、立宪运动,无奈时势变幻,无力回天,鼎革之后,寓居
青岛,今日几乎没有人知道他是个地道的
广州人。
有一本《东北人物大辞典》竟将李家驹收录进去,出错的原因,可能因为他是个旗人,而旗人祖先大多来自东北。按照清朝制度,“旗籍”和“民籍”分开管理。“民人”有籍贯,如
番禺、
南海;旗人一般自称属于某旗,如“正黄旗”“镶蓝旗”。汉军旗人的祖先,是早期投效满洲的汉人,老家不一定在东北。清朝灭亡之后,旗人逐渐转入民籍,大多会像汉人那样隶籍于某地,如著名的商衍鎏、
商承祚家族,原来也属汉军旗,但现在都公认他们是广州人。
[以上内容由"
天涯海角"分享。]
李家驹相关同年(公元1871年)出生的名人:同年(公元1938年)去世的名人: